运河文化
 
淮安非遗
 
西游文化
 
淮安名人
 
淮扬美食
 
县区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文化 >  
 
隋朝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

运河是沟通地域或水域之间而挖掘的人工水道,通常它与已经形成的江河、湖泊或近海等是相连的。运河主要作用是航运,另外还可用以灌溉、分洪、排涝、给水等。

    近代以来,世界上著名的运河有位于南、北美洲间的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还有埃及的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它们是全球海运的两条主要运河通道。就世界范围看,我国开凿的运河是最早、最长、最著名的。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末期(公元前486),长江下游一带的吴王夫差,为了争夺中原霸主地位,北上伐齐,调集大批的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径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从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因其途径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0公里。这是一条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运河,并且成为后来约2700公里的隋朝大运河与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相继延用的河段。

    人们在日常生活的谈论中,有些人把京杭大运河误认为是隋炀帝所开的。为此,下面就隋朝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的基本情况及两者的区别分述如下:

 

一、隋朝大运河

 

    (一)背景

    隋于公元581年统一中国后,结束了晋后二三百年政权割据、动荡混乱的社会局面,从此政局相对稳定下来。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以史为鉴,制定了国策:在思想上,推崇儒家的价值观;在政治上,实行善政德治;在任用官吏上,废除贵族世袭,首创科举制,为平民优秀子弟从政开辟了道路;在体制上,实行撤郡建州等。隋文帝杨坚在位20多年,国家治理较好,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国力增强,积蓄了大量的粮食、布帛等财富。从经济上看,隋朝的都城设在长安和洛阳,两都城人口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北方所产谷物满足不了供应,需要南粮北调,单靠牛、马车和人力的陆运时间长、成本高。因此水运成为当时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从政治上看,水运更有利于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再说,隋炀帝抱有乘舟楫游江南的个人奢望。于是,公元604年登上皇位后,隋炀帝杨广利用当时国家已具备的较强经济实力,决定实施开发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工程。

    (二)工程

    通济渠:隋大业元年(公元605)三月,开凿洛阳至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的通济渠。隋炀帝下令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工,前后百余万人”开挖通济渠。西引洛水等入古黄河;再从板渚(今河南省荥阳县氾水镇东北)引黄河水入汴河,沿径河南开封、商丘折东南皖北至江苏淮阴入淮河。这段工程称为通济渠,它沟通了洛水、古黄河和淮河。

    邗沟:在开凿通济渠的同年,隋炀帝下令征发“淮南民工十余万”,对春秋时期吴国开凿的从淮安到扬州入长江170公里的邗沟进行疏浚治理。邗沟从今江苏淮安至江都入长江。

    永济渠:隋大业四年(公元608)正月,隋炀帝下令征集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凿永济渠。从洛阳的古黄河北岸,引沁水东流入清河(今卫河),到今天津附近,再经沽水(今白河)和桑干河(今永定河)到涿郡(今北京),“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长约1100公里。

    江南河:隋大业六年(公元610),隋炀帝下令开凿江南河。该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到余杭(今杭州),“八百余里,广十余丈”。

    综上所述,隋炀帝开的大运河,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其中南运河系统是洛阳东南方向的通济渠、邗沟和江南运河;北运河系统是洛阳东北方向至涿州(北京)的永济渠。隋朝大运河全长约2700公里。它以古黄河为基干,充分利用了古黄河以洛阳为起点的南北自然地形趋降的特点,使古黄河水分流而入南、北运河。同时运河也沟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三)效益

 

    主要是:

    第一,运河水路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进一步加快加深了中国历史上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坐船水运,比古代陆路长途迁移的骑马、坐牛车和步行,要快捷辎重得多。运河作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可以使南粮北运,北物南输。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和国家的治理统一。

    第二,造就和促进了几十座沿河城市的繁荣。如:洛阳、开封、北京、天津、扬州和杭州等大中城市;德州、临清、沧州、商丘、淮安等中小城市。城市因河而生,因河而旺。有了河运,城市才有运输、仓储、饭店、旅馆、娱乐等商业经济和税收管理等机构。城市意味着人口的集中、人才的聚集、地盘的扩大和财富的增加。

    第三,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流,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和南方,同时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和南方鱼米桑茶水产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互补、共融和提高。这种文化大交流的局面因隋朝大运河的开通而大放光彩。

    总之,对中国南北之间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特别对沿线经济的繁荣和城镇格局的提升,隋朝大运河都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它既体现了隋炀帝大手笔的气魄和决策,也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从另一方面讲,隋炀帝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也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在开凿过程中滥施酷刑,规定:凡反抗者“罪无轻重,不待奏闻,皆斩”《随书·刑法志》。大运河通航后,隋炀帝游江都(扬州),“每出游幸,羽仪填街溢洛,区二十里”《隋书·食货志》。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兵变谋反,炀帝死。唐皮曰休《汴河怀古》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隋朝虽短,但隋朝大运河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却奠定了唐宋经济文化的飞跃大发展。唐高祖太宗以后,每年从江淮地区漕运到长安的粮食约20万石,唐高宗至武则天天宝年间,每年运米达250万石。运河成为唐王朝经济生活的生命线,它换来了唐朝的长治久安和盛世美誉。到了北宋朝,它定都开封,国家的根基,仰仗江南,因而漕运更为重要。当时有人评价:“今日之势,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运为本,漕运以河渠为主”。可见隋朝大运河是唐和北宋长达500多年的经济大动脉和生命线。之后,隋朝大运河也为600余年后的元朝京杭大运河的借用和开挖打下了基础。

 

二、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和北京六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

    (一)背景

    元朝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公元1271)将国都定在燕京(今北京),打破了宋代以前历代王朝定都中原腹地长安(今西安)、洛阳或开封的局面。这样隋朝大运河的重心必然要移到最北端的北京。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元朝统一江南后,江南丰富的物产对于元政权甚为重要。

    当时南北物流的主要途径:一是海运。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长江口沿岸北上,绕山东半岛达天津,后再转运北京。其海难较多。二是内陆水旱转运。沿江南运河、淮河、黄河、御河、白河等抵北京。这条运道中途转卸货物多次,耗费大量的人力畜力;若遇到雨天道路泥泞,行进尤为艰难,效率低下。因此,如何将隋朝大运河截弯取直,从淮北直接穿过山东进入河北抵达北京,便成为元政权的重大课题和当务之急。

(二)设计

    郭守敬(公元1231—1316),河北邢台人,元代著名科学家。在天文、水利、数学等方面,他都有杰出的成就。因此,深得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1271年,他任都水监,主管全国的水利事务。元廷“命守敬行视河北、山东可通舟者”。通过实地勘察,郭守敬拿出了将隋朝大运河截弯取直的设计方案。其具体规划是,保留隋永济渠河北段,开辟从德州附近始,经临清、聊城、济宁、微山湖,南下苏北入隋通济渠,再经扬州过长江与隋江南运河连通,后直达南端的杭州。这项对隋朝大运河弃弓走弦的方案,得到了忽必烈的首肯。

(三)实施

    济州河:济州(今济宁)至须城(今东平),全长75公里。公元1281年12月至1282年12月开挖,历时一年完成。

    会通河:须城(今东平)至临清,全长125公里。公元1289年1月至6月开挖,当年竣工。

    通惠河:大都文明门(今北京崇文门)至通州接白河,全长82公里。公元1292年至1293年开通。

    元朝前后用了十年多的时间,开挖新运河道,连接天然河道、疏浚隋运河段、并利用有关湖泊(如山东微山湖等)方才完成了从北京起,途径天津、沧州、德州、临清、聊城、济宁、台儿庄、徐州、淮阴、淮安、扬州、镇江、常州、苏州,以杭州为终点的京杭大运河。

    这条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

    北京至通州区 称通惠河

    通州区至天津 称北运河

    天津至临清 称南运河

    临清至台儿庄 称鲁运河

    台儿庄至淮阴 称中运河

    淮阴至瓜洲 称里运河

    镇江至杭州 称江南运河

(四)效益

    京杭大运河是元、明、清三个王朝、600年左右的漕运要道。明清时期与唐宋时期相比,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结构变化。工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工农业产品也促进了商品贸易的交流。明朝郑和带领船队走南海,跨出国门,穿越马六甲海峡,行万里路,抵达非洲大陆国家,沿途进行国际贸易,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对外如此,对内更是如此。京杭大运河更重要,运输更繁忙。据资料统计,尤其是明、清中前期,京杭大运河货运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三,是名符其实的交通大动脉中的黄金要道。与隋朝大运河的三大效益相比,其更为直接,更为重要。对当时我国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政治的安定、军事的强大,以及沿途城市的崛起和繁荣等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两条大运河的区别

 

(一)年代的区别: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隋炀帝执政时期。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元朝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元忽必烈执政时期。

    两条大运河前后始建相差600多年。

(二)路线的区别: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河道线路至杭州,东北河道线路至北京,其地理方位成“弓”形。

    京杭大运河以大都(北京)为中心,在隋朝大运河路线的基础上截弯取直,弃弓走弦,其地理方位是“弦”形。

(三)长度的区别:

    隋朝大运河全长约2700公里。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

    京杭大运河比隋朝大运河缩短约900多公里。

 

四、运河史话

 

    (一)下江南

    清乾隆帝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在与其祖父康熙、其父雍正相继执政的130多年间,政局稳定、国民富足、社会发展,史称“康乾盛世”。他在位60年,曾六次下江南巡视。当时的京杭大运河好比今天的高速公路和高铁。每次出访,他总是选择从京城坐船走京杭大运河水路。乾隆下江南的目的:

    一、考察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当时经济运输的大动脉,运河沿线征收的各种税金占全国税收的50%以上。他沿着大运河南巡,考察沿途各地大运河本身的管理、维护、仓储、运输、税赋等情况。

    二、视察黄河工程。当时黄河下游流经江苏淮安,解决黄河水患的关键工程,在于淮安清口和洪泽湖高家堰五座水坝的修建和运用。以此来有效保证黄河大坝的稳固和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六次南巡中,乾隆有五次视察了黄河治理工程。

    三、笼络知识分子,发现人才,为其所用。他到各地的孔庙行礼,官办学府增加名额,会见文人士子,还亲自命题考试。取得一定成绩的考生,他立即授予官职,从而选拔了许多实用的人才。如杭州嘉兴的陈潢、江苏江阴的杨明时、山东德州的卢荫溥······

    四、检查官吏。江南经济发达,京杭大运河沿岸城市的官宦职位都是肥缺,容易造成贪污腐败的弊端。乾隆下江南,检查地方官员是否营私、侵吞国库等问题。

    五、察访民情,安抚民心。江南是明朝起家之地,当地群众对明朝最拥护,清军入关后其反抗也最激烈。每到一处乾隆对接驾及办差官员都要赏赐,对受过处分官员恢复原职,对老臣问寒问暖、赐物品、赏赐子孙功名,对地方绅士进行鼓励,对经过的地方百姓减免赋税。

    六、由于当时人口激增,物价上涨,面对突出的米价问题,乾隆传谕各省督抚,实意体察,据实陈奏。但各地的奏折,并没有帮助他找到解决社会矛盾的病根。这是乾隆江南巡视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二)进士多

    京杭大运河沿线经济发达、城市繁荣、文化教育底蕴深厚,人才辈出。明清两朝其在全国选出的进士最多,曾有“七个进士中就有一个出自江南”之说。明清两朝全国进士共有51561人。其中前五名中,运河沿线省份占四位。第一位,浙江省6505人;第二位,江苏省5929人;第四位,河北省4295人;第五位,山东省4033人(其中,沿京杭大运河的济宁143人,德州99人,临清90人,聊城80人)。这些进士在不同年代做官为宦,从知县、州府、省府、总督和巡抚,至朝内权贵重臣,绝大多数都是进士出身。明清两朝进士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京杭大运河沿途各省份就是这种人杰地灵之乡。

    (三)哺名著

    京杭大运河哺育了《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四大名著等。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父亲曹颙、祖父曹寅,都曾经做过江宁(今南京)织造一职。除了管理南京外,还管理大运河畔全国性的丝绸织造中心苏州。正是沿着京杭大运河曹氏家族南来北往,其生平际遇与大运河有着密切关系。京杭大运河的起点通州运河段,河边的三教庙景区、张家湾城墙南门内四合院就是曹雪芹家族的商铺。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江苏淮安市淮阴人。他长期在淮安生活,晚年创作《西游记》,就是吸取了大运河“漕运之都”淮安的人文地理环境。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东原人,东原就是京杭大运河所经过的城市今山东东平。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江苏兴化人,他长期隐居于江苏山阳(今淮安)。施耐庵本人曾参加过元末农民起义,是当时义军首领张士诚的幕僚。张失败后,施耐庵隐居于淮安。其间,他把运河沿线从元朝流传下来的水浒故事进行整理、串联、演绎、最终成书。小说中提到的“楚州”就是淮安。“蓼儿洼”就是淮安附近的一片水泊;而“江州”、“浔阳江山”则是大运河重镇扬州以西的长江中游。京杭大运河通过的山东梁山、东平、阳谷一带,是水浒英雄的主要舞台。

    另外,《金瓶梅》是作者兰陵笑笑生创作的,其发生地就是京杭大运河上素有“小天津”之誉的临清和阳谷一带。“三言”作者冯梦龙、“二半拍”作者凌濛初、《老残游记》作者刘鄂,他们都是京杭大运河畔的人。《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曾在京杭大运河边江苏宝应县任幕僚,他所遇到的很多稀奇古怪的案例,直接激发了创作聊斋故事的灵感。上个世纪50年代,刘绍棠因成功地创作《运河的桨声》中篇小说,而在文坛被誉为神童作家,闻名中外。

 

 

 

五、结束语

 

    在说到隋朝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区别的同时,也应看到二者之间的密切关联(包括邗沟)。概括来看,今天我们所谈的大运河的开掘是始于我国的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鼎盛于明清。从春秋吴王夫差下令开凿邗沟算起,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它展示了决策者的功业,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和牺牲精神。

    现代生活,公路、铁路和民航成为主要交通运输线路。国内运河作为主要交通运输线路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从长江引水的南水北调的三条线路中的东线工程,大部分竣工。东线工程以京杭大运河为主干输水线路,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疏浚京杭运河河道,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微山湖和东平湖并作为调蓄水库,然后向北涵穿黄河,经京杭运河线路到达天津,全长1000多公里。全线完成通水后,将大大改善沿线江苏、山东、河北和天津的供水条件和缓解严重缺水的状况。

    在历史上,我国的大运河主要以航运为主,起到了南北大动脉的作用。在复兴中华,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今天,京杭大运河作为南水北调的主干输水线之一,它必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社会效益。

    总之,从历史的文化情怀来看,嵌入神州的这条大运河和我国壮丽的万里长城,这两处景观都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万里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脊梁,大运河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脉络。脊梁代表坚强,脉络代表活力。去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作为神州大地上这两幅最生动的历史花卷之一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此它不仅享誉华夏,而且载誉环球各地,可喜可贺!


 
 
 
 
地址: 江苏省淮安市健康西路130号
邮箱: whhacn@163.com
电话: 0517-80323615
QQ: 1908838088
关于注册登录
关于实名认证
关于文化菜单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