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
 
淮安非遗
 
西游文化
 
淮安名人
 
淮扬美食
 
县区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文化 >  
 
大运河申遗淮安段遗产点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位于大运河与古淮河交汇处,地处中国南北地理气候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向有“居天下之中扼漕运之冲的美誉。淮安城因运河而生,发展、繁荣于隋唐、北宋,鼎盛于明、清,特别是明清时期,成为全国的漕运指挥中心、黄淮运河道治理中心、淮北盐集散中心、漕粮转输中心和漕船制造中心,当时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正是因为淮安在运河史上的重要地位。2008年,淮安被中国古都学会冠以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21个成员国一致同意,将中国的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申遗淮安段入选2处遗产区(清口枢纽、总督漕运公署遗址)、河道1段(淮扬运河淮安段)、遗产点5处(清口枢纽、双金闸、清江大闸、洪泽湖大堤、总督漕运公署遗址)。

【清口枢纽】

清口枢纽位于黄河、淮河与淮扬运河北段、中河交会的位置,是明清两代为解决运河会淮穿黄的难题而建设的大型综合性水利水运枢纽。

针对黄河夺淮改变了淮河水系的状况,清口枢纽集成了与水动力学、水静力学、土力学、水文学、机械等相关的经验型成果,建筑了水流制导、调节、分水、平水、水文观测、防洪排涝等大型工程,成为枢纽工程组群,完整体现了明代著名水利工程专家潘季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蓄清刷黄、济运保漕”的工程意图,是人类伟大创造精神的成果。

淮安清口枢纽体现了人类农业文明时期东方水利水运工程技术的最高水平,其整体性尤为突出,河道、闸坝、堤防、疏浚、维护、水文观测的工程共同组成运口大型水利枢纽,堪称人类水运水利技术整体的杰出范例。

【总督漕运公署遗址】

总督漕运公署遗址位于淮城镇镇淮楼北侧旧城中心高地上,占地约3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与分居南北之镇淮楼、淮安府署位于同一中轴线。考诸乡邦文献,宋乾道六年(1170),录事陈敏于此建衙署,元代为淮安路总管府署,明洪武元年(1368),改建为淮安府署,三年复改为淮安卫指挥使司,万历七年(1579),都御史凌云翼将总督署由城南府街永安营移于此。漕督李三才并创大观楼,建东林书院,延顾宪成等讲学于此。明清时期,漕运总督一般由从一品大臣担任,故总督漕运部院的建筑规制、品位很高。漕督署经两朝总督多次整饬、增修,成此格局。它画梁雕柱,飞檐翘角,雄伟壮观,气势恢弘。整个建筑群计有房213间。门前有宽大雄伟的照壁,右边有票事房;照壁右有吹亭,左有鼓楼,门前两旁有一对两丈多高纤尘不染的巨型白矾石狮。中轴线上建有大门、二门、大堂、二堂、大观楼、淮海节楼。东侧有官厅,书吏办公处,东林书屋,正值堂、水土祠及一览亭等;西侧有官厅,百录堂,师竹斋、来鹤轩等,大门前有照壁,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牌坊。以上建筑,二十世纪40年代被逐步拆毁。1988年,淮安市政府为漕运衙门重建门厅9间,中间3间面阔11米,门楣置“总督漕运部院”匾额。2002年8月,楚州区政府修建市民广场,施工中揭示了漕运总督署遗址。遗址公园由两部分构成,一为署前广场,恢复仪门、鼓亭等,两侧置以石狮,气势威严而壮观;一为督署大堂、二堂、大观楼遗址保护区。保护区以下沉广场之法恢复原地坪标高,且将发掘物一一复位,可见漕督署之格局。周边围以花岗岩雕栏,视觉通透,管理封闭,兼得保护与观瞻之利。

【双金闸】

双金闸是淮阴区盐河与中运河交汇处的节制闸。始建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因黄流倒灌清口,靳辅“奏请于清河县治西建双金门大闸一座,闸下挑引河万丈,分减黄流归海,有裨运道。”双金闸,是双金门大闸简称,每孔宽为一丈八尺,双门总宽三丈六尺。开始双金闸的作用,是用来分泄黄水,可使清口黄河水位下降一、二尺,便于漕船渡黄。

【清江闸】

清江闸又名若飞桥,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至今仍保存完好,为当今京杭大运河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古闸。明朝永乐年间(1415年),为了漕运的便利,平江伯陈瑄寻北宋转运使乔维岳所开的沙河故道,并加以疏浚,更其名为清江浦。清江浦与古邗沟相通,合称为里运河。陈瑄重修清江浦时,还就河筑堤,并置四闸(移风、清江、福兴、新庄),清江闸为其中之一,清江闸由正闸和越闸组成。

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年),为减缓水势,让十分湍急的里运河水进行分流,又在正闸的西北建一越闸,都是由黑麻石(玄武岩)长方形条石累叠而成,闸身坚固,雄伟壮观。  

2006年,清江闸被批准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大运河江苏淮安段16个重要遗产点之一。

【洪泽湖大堤】

洪泽湖大堤北起淮阴区码头镇,南迄洪泽县蒋坝镇,全长67公里,全部用石料人工砌成。洪泽湖大堤的筑堤成库规划和直立条式防浪墙坝工程技术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洪泽湖大堤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由广陵太守陈登主持建筑,初为30里,始称“高家堰”。明永乐年间,河漕督运陈宣在武墩至周桥之间兴工修堤,明万历年间,总理河漕潘季驯将大堤延筑至蒋坝,至此,洪泽湖大堤基本建成。从明万历八年(1580)起,洪泽湖大堤的迎水坡就开始增筑直立式条石墙护面,时称“石工墙”,历经明清两代171年形成规模。石工墙使用千斤重的条石及糯米石灰浆砌筑,共用条石6万多块,且规格统一,筑工精细,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建设的高超技艺。石堤全长百余里,雄伟壮观,蜿蜒曲折共108弯,犹如“水上长城”。长堤沿线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如高良涧青龙庵、三国时大将邓艾饮马池遗址、九龙湾、周桥大塘、乾隆御碑、滚水坝、黄罡寺 、三河闸等。如今,千年古堤两侧遍植树木,宛如游移欲飞的巨龙依水而卧,人行其中,倍觉“浩渺云烟笼细浪,空蒙雨色入重渊”,是一处天然大氧吧。洪泽湖大堤被江苏省文物局纳入江苏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推荐名单。2006年5月25日,洪泽湖大堤作为汉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地址: 江苏省淮安市健康西路130号
邮箱: whhacn@163.com
电话: 0517-80323615
QQ: 1908838088
关于注册登录
关于实名认证
关于文化菜单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